书名:《门》
作者:夏目漱石
译者:吴树文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BSN:9787532750092
直接阅读码:
作者介绍
夏目潄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并称日本两大文豪。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风气之先。他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
内容简介
既是爱情三部曲的悲剧终结,也是作者晚期一系列作品的序曲。《门》的男主人公野中宗助和朋友妻阿米相爱结合,招致社会唾弃。他们隐居在不见阳光的房子里,一方面品尝着真诚相契的甜蜜,一方面体味着负疚于人的苦涩,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而不能自拔。这是一部自由真挚的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人性悲剧,也是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幸福又无法摆脱道德规范羁绊的心灵写照。《门》是夏目漱石反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了一个感伤的世界。
原文摘录
1 不一会儿,黄昏降临。这个地区白天就不大有什么车子经过,薄暮之后简直静极了。夫妇俩照例坐在煤油灯下,心里感到: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唯有两人坐着的这块地盘是光明的。而在这明亮的灯影下,宗助只意识到阿米的存在,阿米也只意识到宗助的存在。至于煤油灯光所不及的阴暗社会,就被丢在脑后了。这夫妇俩每天晚上就是在这样的生活里找到他们自己的生命所在的。
2 他俩只是靠着大自然赐给的时间这一缓和剂的力量,才使内心渐渐地安顿下来。那由远处突然出现的申诉,已经变得那么微弱,那么无力,同她们的肉体和欲望离得非常远,以致无需用痛苦或害怕这种残酷的词儿来形容了。总而言之,他们未能得到神的保佑,也没有遇到佛,于是相依为命成为他们的信仰。他们同甘共苦,合二为一,绘出了自身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寂寞而平稳,而在这寂寞的平稳中,又自有一种甜美的悲哀味。他们与文学和哲学无缘,只知尽兴品尝这种悲哀味,但他们不具备可以用来为自己的现状自圆其说的知识,所以比起处在相同境遇而自得其乐的诗人、文士、骚客来,他们是单纯得多。
读夏目漱石的书,急不得,你就得慢慢的,沉下心,含着口茶缓缓咽下,然后唇齿留香。他不徐不疾的写简单的人、事、景,随意到你无法总结他用意何在,然后偷偷的置了个悬念,不像东野大神的悬念那么动人心魄,就是个那种小狐疑,之后还是恬淡的笔调带着你反复去触碰这个悬念,直到揭开谜底。当然即使此刻也不会有那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感,不过又是一句“哦,这样啊”。
《门》在讲一个相濡以沫的故事食草男宗助和爱妻阿米半与世隔绝的活着。“他俩是怀着身居深山的心境,寄居在大城市里的。”他俩清贫、知足、简单、和气,惧怕改变,抵触介入,他俩恨不得被世界遗忘了才好。围绕着宗助、阿米平静的日常生活,穿插着弟弟小六求学的故事、丧子故事以及房东的故事,情节不温不火,直到旧友安井消息传来,你才恍然,这种自我遗弃背后是因为阿米是宗助好友的妻子,二人的结合有违道德。原本意气风发的宗助才会消沉浅淡,最后到寺院求参悟,自也然是求不来的。
“门”在这里大约就象征着社会道德。违背了道德,二人受到外界与自身的道德谴责,只能把自己锁到社会的门外,过着清贫又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俩没有试图去打开这扇心门,也没有勇气,于是他们不再叩门,嗯,江湖太远,相濡以沫就好。